![]() |
![]() |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随着细胞不断地分裂,DNA每复制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点。正常细胞的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便无法继续维持染色体稳定,细胞进入衰老期并以死亡告终。而人体内大部分癌细胞则可通过端粒酶来弥补这一损失,逃避程序性死亡。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有一些肿瘤细胞并不依赖于端粒酶来维持端粒的长度,他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端粒延长替代机制”(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ALT)。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在一些特异的肿瘤细胞中解析了这一端粒延长替代机制,研究人员发现两个基因突变与这些肿瘤不依赖于端粒酶的端粒维持密切相关。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6月30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今年早些时候,Papadopoulos领导的研究小组展开了针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anNETs)的基因组绘图研究,其中的部分研究结果发布在了1月20日的Science杂志上。“随后我们在基因组绘图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与端粒替代延长相关的基因,证实ATRX 和DAXX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与DNA的某些特殊区域,包括端粒和其他一些基因组位点相互作用参与染色质重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病理学、泌尿科及肿瘤学助理教授Alan Meeker博士说。“我们发现ATRX和DAXX异常与端粒替代延长显示了100%的相关性。
“如果端粒替代延长与ATRX/DAXX突变这一相关关系确实存在,我们或可利用它帮助预测患者预后,并以此开发出特异性靶向的治疗新策略,”Meeker说。(摘自:生物谷Bioon.com)